2019年3月17日,韩国首尔,作业人员开端撤除光化门广场上的“世越号”罹难者灵堂。图片来历 视觉我国
归纳编译 袁 野
李皓真的卧室仍是他出门时的姿态。枕头和被子叠放规整,钢琴竞赛奖杯立在书架上。书桌上是他的电脑和手机,周围有他最喜欢的零食。8年过去了,没有人改动这些摆设。
8年前李皓真逝世时,只要16岁。他是2014年4月16日“世越”号客轮在韩国西南滨海淹没时罹难的250名高中生之一。这场沉船事端导致300多人逝世,其间的学生都来自安山市檀园高中。
美国《纽约时报》报导称,事端发生后,韩国民众敏捷站到罹难者家族一边,言论怒发冲冠。不久后,这场“韩国和平时期最令人哀痛的灾祸”导致该国堕入割裂,批判者将家族对问责和补偿的要求诽谤为反政府运动。现在,大多数韩国人不再关怀这件事,只要安山居民仍被冻结在沉痛之中。
在外面的人眼里,这座城市与韩国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不同。这里有安静的社区和巨大的公寓楼,年轻夫妇在咖啡馆里评论房价和育儿费用。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,安山是罹难者的留念之地,当地人仍未完全承受那场灾祸。
罹难者家族对《纽约时报》说,至少有3名失去了孩子的家长在沉船工作后自杀,有些人搬走了,有些家庭感情破裂。也有一些家庭团结起来,彼此安慰,提示韩国社会不要忘掉当年的惨剧。
在安山,一座黄色鲸鱼形状的修建俯视着檀园高中操场。该校将一间教室改造为留念馆,重现了罹难学生当年的教室。在一段介绍视频的结尾处,250名罹难学生和11名罹难教师的姓名被逐一念出。
“来到儿子的教室,看着他的姓名、相片和书桌,我会从头取得力气。”51岁的全仁淑告知《纽约时报》,“世越”号沉船事端令她失去了独子任景彬。从上一年开端,全仁淑在留念馆担任责任解说员。在那之前,她曾搭起帐子,在韩国总统府青瓦台前度过了3个绵长的冬月,只为要求政府答复一个问题:她儿子的死,是不是救援举动中官员不尽职所造成的?
“世越”号淹没那天,韩国的电视台都对倾覆的客轮渐渐沉入水中的情形进行了直播。渔民和配备粗陋的救援人员拼命击打舷窗,企图救出被困的乘客。从沉船中打捞出来的手机里的视频显现,海水开端灌入船舱时,孩子们张狂地抓住最终的时刻向爸爸妈妈离别。
“难过期你只能哭,没其他方法。”李皓真的母亲金美玉说,“没有任何人、任何东西能安慰你。”这位53岁的母亲回绝给儿子处理逝世挂号,持续付出儿子每月的手机账单,似乎有一天,她会从电话那头听到儿子的声响。
“想他的时分,我就躺在他的床上,抱着他的枕头,闻他的气味,哭一场。”金美玉说。
导致这场灾祸的是贪婪和忽略。“世越”号的船东加了额定的铺位,导致船只虎头蛇尾。在最终的飞行中,它装载的货品是法定限额的两倍,还放出了用于安稳船身的大部分压舱水。尽管如此,监管组织仍裁决它适合帆海。成果,“世越”号在企图避开一股强壮的水流时,因急转弯失去了平衡。
船体开端歪斜后,船员不断在播送中要求乘客在舱内等候。第一艘抵达现场的海警船除了救起逃跑的船员和船长李俊锡,简直什么都没做。人们眼看着被困舱内的乘客击打窗户,跟着船身渐渐沉入海中。韩国政府开始告知国民,一切乘客都已获救。事实是,“世越”号上的476人中,只要172人获救。
韩国《中央日报》报导称,监管人员、船员、船只检查员、渡轮和装载公司人员等150多人,因这场事端被申述。尔后,韩国加强了安全规则,并拟定法令冲击糜烂和将赢利置于安全之上的公司。
但罹难者家族批判称,政府的多轮查询都是敷衍塞责,相关官员的不尽职行为从未被彻查,他们以为负有责任的高层官员中没有一人被送进监狱。愤恨的家族在首尔市中心安营,有些人以长时间绝食要求进行完全查询。
本月,一个查询小组将完毕作业。跟着哀悼和查询的持续,许多韩国人,尤其是保守派支持者表明他们受够了。他们责备罹难者家族“绑架了整个国家”,想从政府那里索要更多补偿。
63岁的姜顺重在沉船事端中失去了女儿。后来,他与相识50年的老朋友绝交了,由于他们称罹难者家族“靠死人挣钱”。
“人们觉得工作现已过去了,他们不明白咱们为什么坚持反对。”57岁的金炳权相同失去了女儿,他对《纽约时报》说,“他们不明白,咱们的创伤没有愈合。他们不明白,什么都没改动。”
最让这些爸爸妈妈难以承受的是内疚感。他们觉得自己没能维护好孩子,难以忘却孩子死去的情形。
金美玉开始听到“世越”号出事的音讯时,立刻给在船上的儿子打了电话。“妈,别忧虑,我看到窗外有海警船。”李皓真在电话中安慰她,“回家见。”
她再次给儿子打电话时,没有人接。沉船16天后,李皓真的遗体被找到了。他下葬那天是5月5日,韩国的儿童节。
直到今日,这家人仍然在每个周日前往安葬李皓真的留念园。每天午夜,他的妹妹李皓诚都给他发一条脸书音讯。她忧虑自己会像其他人那样忘掉这场悲惨剧,忘掉哥哥。
李皓真的父亲李永基说,把关于“世越”号罹难者的回忆永久坚持下去很重要。“咱们期望有一个更安全的国际,在那里,孩子们不会再像咱们的儿子那样死去。”他说。
来历:我国青年报客户端